时间:2025-07-04 12:26:56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热点
盖棺论定网-
中新社新疆且末6月24日电 题:新疆且末治沙:实现“绿进沙退” 迈向“人沙和谐”
中新社记者 马鸾宇
站在新疆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观景台上远眺,绿进沙退蜿蜒二十余公里的新疆防风固沙“锁边林”如“绿色长城”横贯沙海,正将昔日的且末流动沙丘步步“逼退”。这道由胡杨、治沙红柳、实现梭梭、人沙三分绝杀集锦沙拐枣组成的和谐坚实防线,守护着仅一条车尔臣河之隔的绿进沙退且末县城,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人进沙退”的新疆历史变迁。
6月13日,且末新疆巴州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的治沙防沙林带。 中新社记者 马鸾宇 摄
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实现风沙频繁、人沙极度干旱,和谐是绿进沙退中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。历史上,车尔臣河因泥沙淤积三次改道,且末古城曾两度被风沙吞噬。上个世纪末,肆虐的黄沙以每年5-10米的速度向县城逼近,最近处只不足两公里,cctv5直播乒乓球形势岌岌可危。
1998年,饱受风沙之苦的且末县建立了全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站。
库尔班·肉孜是最早加入治沙站的七名员工之一。早出晚归,风餐露宿,从修路、架桥,到割芦苇草、扎草方格,cctv5直播体育频道再到挖坑种树、浇水养护……在南疆沙漠腹地恶劣的环境里,库尔班二十几年如一日。
“可不是就挖坑种树那么简单。有时候刚栽好的树苗,一阵风过去,就被刮没了,还得补种”,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,库尔班对中新社记者说,最开始大家都是拎着桶从车尔臣河挑水浇树。后来,治沙站引进了机械化铺设管道、节水滴灌设施等先进设备,工作效率才有了大幅提高。
库尔班是且末县治沙人的缩影,他们敢打敢拼、越挫越勇,硬是用双手在茫茫荒漠上铺开点点绿意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治沙事业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的生态工程。“27年里,全县有上百万人次自愿参与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来。”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长阿巴斯·艾萨介绍。
新疆巴州且末县民众正在参与植树活动。 (且末县官方供图)
当年的漫漫黄沙,如今已满目苍翠,曾经栽下的小树苗在黄沙中扎下了根、连成了片,在车尔臣河以东形成了一条南北长23公里、东西宽1-7公里不等的生态长廊,区域内的小气候和人居环境也因此有了明显的改善:沙尘暴、扬沙、浮尘天数大幅下降,年平均降雨量也有了明显增加。
近年来,且末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。
曾经面临“沙进人退”生存危机的且末,如今已经实现了“绿进沙退”的生态逆转,并在逐步向“人沙和谐”的发展阶段迈进。
近年来,且末县坚持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治理思路。通过提供用水指标、林木产权、国家造林补助等优惠政策,积极吸引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沙,在林间大力发展种植肉苁蓉、文冠果、蛋白桑等沙生经济作物,构建完整的产销链,年产值逐年上升,走上了可持续治沙养林的新路子。同时,依托已获批建立的且末国家沙漠公园,当地也在持续探索以沙漠观光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。
在治沙站里,库尔班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着27年前他栽下的第一批胡杨树,当时如拇指一般粗的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。“现在它比我高了。”库尔班笑着说。(完)
国家电投集团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座谈2025-07-04 12:15
“五一”假期 非遗盛宴开启2025-07-04 11:51
“青年夜校”,成长新舞台2025-07-04 11:47
立秋养生,必喝1水、食3粥!2025-07-04 11:32
冬季保健养生:室外运动有助缓解工作压力2025-07-04 11:27
泉州高速交警提醒:端午高速不免费 安全最“粽”要2025-07-04 10:59
桑拿天,安度“三伏”有诀窍!2025-07-04 10:40
六安:智慧充电端口方便绿色出行2025-07-04 10:33
让“参与者“讲故事:荒漠化治理公益如何做好传播2025-07-04 10:10
整治“缺斤短两”市场监管部门严查电子秤作弊2025-07-04 09:54
瑜伽减肥 躺在床上的瘦身动作!2025-07-04 11:37
红酒养生,或许是一场100%的骗局!2025-07-04 11:36
时隔6年!泉州到泰国集装箱航线顺利复航2025-07-04 11:19
“五一”泉州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2025-07-04 11:02
“早上金苹果,晚上毒苹果”?到底什么时间段吃它较好?一文科普2025-07-04 10:59
暴晒后的瓶装水有毒不能喝?2025-07-04 10:46
泉州市雨水强势上线 有望带来降温2025-07-04 10:21
新华网评:小心“轻医美”成为风险“重灾区”2025-07-04 09:54
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启动2025-07-04 09:53
我市用心用情做好赛事组织与服务保障_2025-07-04 09:49